省政府 市政府 市人大 市政协
简体版 繁体版 无障碍通道
网站支持IPV6
  • 首页
  • 政务公开
  • 办事服务
  • 互动交流
  • 部门业务

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动态
三百余场非遗传承活动火热开展,推动非遗回归民间、扎根社区、融入生活   ——厦门市文旅局创新非遗宣传展示与活化利用
时间:2023-07-10 17:08
微信 微博 QQ空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展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丰硕成果,厦门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6月9日晚在集美新城集美塔举行。除主场活动外,176场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全市陆续开展。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热情还未散去,端午节的热浪再次袭来。2023年厦门“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也在相隔不到半个月时间的6月21日正式拉开帷幕。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三天端午节小长假期间,153场非遗在社区示范活动吸引了近50万人次。

  两大专题、三百余场非遗传承活动的相继举办,内容全、接地气、有新意,旨在加强厦门非遗系统性保护,推动非遗回归民间、扎根社区、融入生活,展示厦门经验,打造“厦门样本”。

  一、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场次数量创历史新高

  两大专题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达329场次,创历史新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打造非遗聚宝塔、乐活非遗市集,举办“闽南文化进校园”成果汇报演出和成果展、厦门文化遗产IP创新大赛(2023)优秀作品巡展、“童手画非遗”少儿美术画展,开展厦门非遗摄影及微视频征集活动、闽台风狮爷文化艺术主题分享会、非遗研学互动体验、趣味游戏打卡、非遗直播带货等。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除了在主会场设置互动展区、非遗大市集、文艺演出三大区域,开展包括厦门“非遗在社区·百社计划”启动仪式、示范活动新圩专场文艺演出、“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端午圩日·非遗大市集、非遗对话·茶桌仔话仙、非遗大讲堂、“童手画非遗”画展和“四季村晚”夏季大联欢文化惠民演出暨翔安区“永远跟党走”文化惠民演出走进新圩专场等七大活动。端午节小长假期间,传统剧目展演进社区、“闽南香事遗珍”展览、剪纸课堂、古埙非遗节目表演快闪、木偶艺术沙龙、闽台非遗交流展等社区示范活动在全市各地集中开展,受到市民游客的一致好评。

  二、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方式,“非遗进社区”迈向“非遗在社区”

  相比以往,两大活动涉及领域更广,除市区文旅机构、各非遗保护单位、传承人等,各部门单位充分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发力,打造多重沉浸式展演、展示、展览、互动,逛市集、观表演、赏非遗、品美食,为市民游客们献上一份可欣赏、可品尝、可体验、可购买、可学习,丰富热闹的文化套餐,开创宣传展示活动新境界。其中,在厦门“非遗在社区·百社计划”社区专场示范活动中,市群众文化学会联合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厦门橙照护养老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厦门橙照护养老科技有限公司服务的近百个社区,开展非遗宣传展示和互动体验等“非遗大课堂”社区专场活动50场、近200百课时。

  在厦门2023年“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市群众文化学会为三五丘七彩田园颁授“儿童美学交流空间”,将非遗主题儿童画及其创作交流长期落户在三五丘七彩田园;厦门惟艺术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与厦门橙照护养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厦门“非遗在社区·百社计划”中的首个非遗保护战略合作协议。交流空间落地、合作协议签署等,标志着厦门“非遗在社区·百社计划”正式启动,寓意着厦门已由“非遗进社区”迈向“非遗在社区”。今后,厦门将积极尝试以社区内生力量为主导,吸引更多社区、社区服务行业企业等加入非遗保护传承行列,自下而上的将非遗留下来,进一步让非遗扎根社区、回归民间、融入生活,充分发挥非遗在加强社区治理、增进社区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厦门在闽南文化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新探索,将对推动厦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非遗保护与非遗旅游发展联动

  厦门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会场以集美人文地标“集美塔”为中心,串联周边文旅景区,通过非遗日活动的开展,打造“非遗聚宝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点”,形成“闽台非遗”新地标;发布“厦门市十大非遗主题(研学)旅游线路”,涉及36个地点,涵盖62项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创新推动非遗旅游的有机融合,为厦门文旅注入更为丰富的文化元素,提升城市综合活力。而2023年厦门“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主会场则设在厦门原生态农家乐——翔安区新圩镇面前埔村三五丘七彩田园,除当天活动外,还在端午节期间,配套举办“五月五 识端午”包粽子体验、烧烤狂欢、田野露营、乡村音乐会等三五丘“非遗嘉年华”端午节系列专场活动,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往。同样,在厦门“非遗在社区·百社计划”启动仪式上,市文旅局发布2023“‘粽’情端午 乐游厦门”10条端午专属非遗旅游线路,将“散落”在民间社区的非遗与旅游特色串联成线成面,为市民游客出行提供参考,让更多市民游客享受非遗成果,进一步加快培育非遗传承发展的土壤。

  此外,市文旅局积极引导各方深入走进景区商圈开展非遗传承活动。闽韵潮趣非遗大市集海上世界购物中心专场、翔安首创奥特莱斯非遗市集、联发华美空间闽台奇妙市(星光两岸后备箱市集、甲壳虫市集合)、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清凉市集等,从“非遗”到“世遗”,寻香游园、滨海亲水、清凉避暑、文艺养心……多种新业态新玩法一应俱全,以点串线成面,满足不同市民游客的文旅需求。

  四、文化交融,推动闽南非遗文化“走出去”。

  长期以来,厦门注重闽南文化非遗“走出去、请进来”。在2023年厦门“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主会场之茶桌仔话仙,市文旅局邀请卓圣翔、罗纯祯2位台籍南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讲古代表性传承人陈旭等,与来自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塔吉克斯坦、越南、乌克兰等国的海外留学生,以对话交流及非遗快闪的形式,做客“茶桌仔”开展互动。此外,市群文学会携手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举行“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厦门“非遗在社区·百社计划”台湾青年双创基地专场,邀请20多名两岸青年一同出席并参加惠和影雕非遗大课堂、包粽子等活动。同样,市群文学会联合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等,走进海外学生社区举办端午专场,邀请近百名中国大学生与来自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德国、印度、加拿大等国留学生,共同体验了厦门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和端午香包制作。双方还达成初步共识,将在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建立“闽南文化交流空间”,将非遗保护传承落户留学生社区,进一步促进了闽南文化的传承弘扬。

  两大活动均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展示展销结合等方式,不断提升闽南文化非遗曝光度。活动中除主会场活动外,还有多项活动在各平台进行图文、视频直播和主播探店,大量市民游客观看活动并在线跟着主播探店、打卡、逛展,打造多重沉浸式展演、展示、展览、互动。逛市集、观表演、赏非遗、品美食,为市民游客们献上一份可欣赏、可品尝、可体验、可购买、可学习,丰富热闹的线上文化套餐,开创宣传展示活动新境界。活动获得大量信息报道,活动前后组织单位精选撰写推出微信推文百余篇;人民会堂广场LED屏幕以及全城公交、地铁、楼宇等移动电视万屏滚动播出活动信息;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新闻网、改革网、厦门电视台、厦门日报、厦门新闻广播等各主流媒体对系列活动宣传报道百余次。其中,中国文化报、厦门电视台、厦门日报、海西晨报、厦门广播等还对活动作了专题报道。覆盖率和到达率高,视觉冲击力强,更贴近市民生活,扩大活动影响力,深刻贴合活动主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 上级主管部门

    • 福建广播电视局
    •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 文化和旅游部
  • 市政府部门网站

    • 厦门市政府
  • 局属单位

    • 厦门市图书馆
    • 厦门市文化馆
    • 厦门市博物馆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隐私声明| 使用帮助| 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21号 闽ICP备06013218号-3网站标识码:3502000053

通信地址:厦门市思明区体育路95号邮编:361012

新媒体矩阵

  • 闽政通APP
  • 微信公众号

主办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