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普陀寺藏经阁西侧。石刻共28字:“万历辛丑四月朔,三山陈第宛陵沈有容同登兹山骋望极天徘徊竟日。”石刻系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抗倭爱国将领沈有容与陈第来厦门共商赴台湾征倭大计,于当年四月初一日同登五老峰时所作。
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明代著名诗人、学者和音韵学家。嘉靖四十一年,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追歼倭寇到连江,陈第献《平倭策》,使战役取得了胜利。后被俞大猷收为幕僚,并随俞、戚二人在蓟北守卫边疆十年,功绩昭著,累升至游击将军。后因不肯阿谀总督吴兑而弃官归故里。万历三十年(1602)已62岁的陈第随沈有容赴台湾剿倭,回来后,著《东番记》一书,该书是研究台湾历史地理方面的确实可靠的文献资料。
沈有容(1555——1628),字士宏,安徽宛陵(今宣城)人。历官千总、参将和都督佥事等,曾与陈第守卫蓟北,防备蒙古族入侵。后因福建沿海倭患猖獗,遂奉命入闽主持浯屿、铜山(东山)等海防要口的军务。万历三十年(1602)初冬,倭寇侵占台湾,同年十二月,沈有容率水师大败倭寇于台湾海面,收复了台湾,使东南海疆获得十年安宁时间。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台湾驱除外敌,它比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早了近六百年。万历三十二年(1604)七月,荷兰侵略者韦麻朗率三艘军舰入侵澎湖,沈有容亲赴澎湖面见韦麻朗,对荷方入侵进行严词斥责同时做好了进攻的准备,迫使韦麻朗撤军,并在将近二十年内不敢再侵犯我国沿海。天启元年(1621)春,努尔哈赤率满族八旗军攻陷辽阳、沈阳,沈有容出任山东登、莱二州总兵官,至天启四年卒于故里,朝廷赠都督同知衔并赐祭葬。
1982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石刻所在岩石全体。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