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22-13-01-2025-026
  • 备注/文号:厦文旅答复函〔2025〕153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
  • 成文日期:2025-07-29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303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29

致公党厦门市委:

  吴佳欣委员《建议挖掘陈永华文化资源当代价值 打造两岸文缘相承新名片》(第2025303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致公党厦门市委提出的挖掘陈永华文化资源当代价值、打造两岸文缘相承新名片的几点建议,对于完善闽台历史文化价值,推动两岸交流融合,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我局高度重视,结合相关单位职责对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在今后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中,将积极吸纳建议并推动落实。

  二、措施与成效

  一直以来,厦门市高度重视闽台历史文化传承工作,不断深入挖掘涉及两岸交流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相关史料收集整理,特别是在涉及陈永华相关史迹的挖掘保护上做好三个融合。

  一是融合申名工作。2023年厦门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组织开展《厦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文本》编制。其中将闽台文化作为厦门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从历史渊源到现代交流方面进行了深入挖掘和阐述。在“台海纽带、血浓于水,厦门是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核心见证地和交流桥头堡”章节,还专门提及厦门籍将领陈永华率部卒、家属随军移入台湾等事宜,以此作为厦台之间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见证。

  二是融合属地保护。集美区历来也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立足于在后溪村下店社打造陈永华文化与现代乡村文化共融共生的新社区。根据《厦门市集美区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集美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集美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集社治委〔2023〕2号)及《后溪镇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溪委〔2023〕57号),集美区后溪村下店社已列入厦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试点村,目前已策划生成8个项目大类和13个具体项目,共计约6161万元,其中包含下店社235-1修缮工程(已用于陈永华文化展陈)及下店社明清古街地面修复项目,相关项目正按序时进度推进。集美区也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及宣传,由区文旅局、后溪镇联合闽南文化研究会、致公党集美区基层委,于2024年11月2日举办“后溪有幸留忠骨,下店无言驻卧龙”——陈永华专题文史沙龙,取得巨大成功,有效扩大陈永华文化影响力。

  三是融合非遗传承。厦门是闽南文化重要发源地、主要保存地和对外传播源头之一。陈永华是厦门的历史名人之一,对此,厦门在文化生态保护规划方面注重加强对涵盖历史名人区域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区域范围,其中就涵盖了集美学村与龙舟文化、凤山大使公信俗与口传文学、后溪城内闽南古村与城隍文化等文化单元,为后续保护规划编制与设施建设提供了精确指引。

  四是融合现场勘查。2025年4月份,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专家前往集美陈永华墓进行实地考察,经现场确认,墓葬原有地上构件已基本不存,现有墓上建筑为现代修建,以水泥为主。专家认为该处不具备认定文物的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2025年7月10日,市政协副主席国桂荣带队实地考察了解陈永华墓、陈永华纪念馆等相关历史文化要素,提案代表,市委台办、市文旅局、市资源规划局、集美区政府、后溪镇政府等参与实地考察,并专题座谈。会上各方达成一致意见:一是当前陈永华墓为复建项目,原墓体形质、风貌已发生了较大改变,暂不具备认定文物的价值条件。二是因为陈永华是厦门历史名人之一,挖掘陈永华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打造两岸文缘相承新名片具有积极意义,建议推动多方联动深挖陈永华历史文化价值。

  下一步,我局将指导集美区联合相关部门继续加快文史梳理,联动多方资源共同扩大陈永华文化影响力,结合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配合市资规局开展陈永华历史文化挖掘,以进一步完善我市历史文化价值体系,深化闽台文化的交融与合作,为厦门市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新的历史文化元素。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7月29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