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22-13-01-2025-022
- 备注/文号:厦文旅答复函〔2024〕144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
- 成文日期:2025-07-02
农工党界别活动小组:
《关于进一步优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书香厦门的建议》(第20253053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近年来,市文旅局高度重视书香城市建设,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深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市书香氛围浓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水平。
二、措施与成效
(一)构建多元化阅读空间
一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以“图书馆+”服务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共建了一批有文化、有特色、有韵味的城市书房、融文旅驿站、文化服务驿站、主题图书馆等,形成“资源合作”“平台合作”“服务深入融合嵌套”等社会合作模式。市文旅局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厦门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和运营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推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体制。
二是建设“近邻图书馆”。市文旅局与人行厦门市分行联合印发《关于建设金融公共文化新空间的指导意见》,推动金融网点建设新型文化空间暨近邻图书馆,目前,全市建成开放38家“近邻图书馆”,其中岛外8家,实现“一证通用、通借通还”,每个月动态更新馆藏,各类品牌活动移植下沉,进一步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三是打造“邻里书屋”。翔安区整合利用图书馆、学校、公园等公共阅读资源,与镇街、学校、市政集团合作,打造一体化图书馆分馆及接地气的“邻里书屋”,通过与市、区各公共图书馆统一联网,借书证通用、图书通借通还等举措,构建和完善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区已有联网总分馆19家。此外,思明区图书馆联合多个学校、社区,大力推广一系列“城市阅读计划”活动。建立馆校书香联盟,开展馆校合作项目,建设学校分馆图书室,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图书馆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
四是开辟途中阅读。厦航推出我国首个常态化空中阅读服务项目“天际悦读”,自2016年起通过实体书陈列、“线上听书”等形式,打造空中图书馆,丰富旅客飞行体验,每年服务4000万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旅客。厦门轨道集团打造“书香地铁”阅读品牌,围绕“书香鹭岛·地铁同行”“书香鹭岛·阅读时光”“书香地铁·爱阅之城”等多个主题,开展移动图书馆专列、阅读主题演出、图书漂流、免费畅读等多项特色阅读活动。
(二)丰富数字阅读资源
一是搭建资源统一检索平台。成立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实现市、区10家公共图书馆及115个分馆书目数据规范化集成化,全市256个图书馆服务网点一卡通用、通借通还。厦门市图书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全市资源统一检索平台,目前共有各类数字资源193TB。整合全市公共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及60个各类数据库、资源库,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一站式跨库检索,纸质和数字文献同步检索。读者在同一个平台上,用同一个读者证号登录,实现跨越不同馆别、不同数据库的访问。通过网络在家就能浏览、下载所有数字资源,最大限度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利用资源。
二是推出“共享电子图书转码服务”。依托现有市民自助终端一体机平台,以掌上厦图移动终端软件为载体,引入热门畅销图书数字资源,一次性置入3000本高清EPUB正规授权的电子图书,图书与出版社纸书同步发行,每月更新150本图书,内容涵盖生活保健、经典名著、政治法律等12大分类。通过二维码扫描技术,即可实现下载和阅读电子书、报纸、杂志、博客及其他电子媒体,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办公、生活体验。在全市范围内近200台自助终端一体机平台都可使用该项目数字资源,实现了跨行业、跨领域数字资源最大范围共享。
(三)发挥专业人员作用
一是举办本土作家作品品读会。厦门市图书馆聚焦地方文化传播,通过邀请本土作家分享本土作品搭建文化交流桥梁。精选《厦门日子》《厦门传:海上花园之城》等兼具地域特色与人文深度的佳作,邀请黄静芬、何况、陈仲义等本土作家、学者担纲主讲,以“作品解读+互动交流”形式,带领读者透过文字触摸厦门历史、城市变迁与闽南风情。
二是组建“悦读大使”队伍。思明区图书馆汇聚“悦读大使”,通过举办讲座、对接社区开设阅读课以及将优质阅读资源送进学校等方式,让“悦读大使”传递全民阅读价值观,推动人们从“爱读”走向“会读”。
三是成立厦门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2008年,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段艳霞和一群热爱教育、怀有教育理想的教师自发组成成长共同体,倡导幸福教育,通过共读经典、沙龙分享等活动,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提升教师阅读素养,培养阅读领航者,影响区域教育阅读生态,共创美好教育未来。
四是组建“故事妈妈”队伍。厦门市少儿图书馆“故事妈妈”文化志愿者除组织馆内活动外,定期开展亲近自然户外亲子读书活动,到学校开展馆校对结活动,组织低幼儿童绘本阅读活动。在“故事妈妈”的带动下,多个小学、幼儿园、社区内也形成了“故事妈妈”团体,掀起了“亲子阅读”及交流的热潮。2023年3月,该项目获评第五届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征集展示活动“十大优秀项目”。
(四)丰富阅读活动形式
一是打造“书香鹭岛”阅读品牌。市委宣传部统筹组织和协调全市读书活动的开展,各区结合实际,组织多种个性化阅读活动,市直各相关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分人群、分行业、分领域制定阅读方案,积极构筑读书平台,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04年以来,全市涌现出众多长期阅读品牌,每年举办上千场阅读活动,吸引鹭岛市民广泛参与,以书香浸润城市,营造社会阅读风尚。“2024书香鹭岛”全民阅读活动期间,26个“鹭岛说书人”优秀节目参与现场展演,通过曲艺评书、快板书、讲古、答嘴鼓等文化艺术形式展示阅读成效。
二是推出地方文史活动新品牌。联合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推出品牌活动“圕圕围茶派”,以闽南文学艺术鉴赏为主题,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群体,借助“围炉煮茶”等休闲方式,定期举办传统文化体验、音乐鉴赏、文学艺术分享等活动,带领读者沉浸式体验闽南文化的魅力。
三是拓展“厦门文史沙龙”品牌活动。“厦门文史沙龙”活动依托“洪卜仁工作室”的专家资源,围绕图书馆丰富的厦门地方史料,通过沙龙、演说、研讨会、走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构建厦门文史知识宣传普及和学术交流平台,并将探讨交流成果结集出版,以扩大社会大众对厦门人文史料的阅读兴趣,进而普及和共享地方文献信息。同时,吸引更多文史爱好者共同推动厦门人文史料的研究,培养更多的地方文史研究专业人才。
四是策划文旅融合系列活动。充分利用馆藏及服务资源,结合厦门旅游资源及社会热点,挖掘闽南本地特色人文资源,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感。与厦门轨道交通集团联合举办“乘着地铁去阅读”地铁阅读专列系列活动,与集美旅游专线共同举办“行走集美,城事阅读”主题活动,与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合办“游走琴岛 阅读春日”系列活动、“寻找老厦门”人文历史亲子阅读活动等。
五是举办“阅读夜市”活动。深化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绘本主题游戏、图书荐购、非遗项目体验等阅读推广内容,融入科技及国产动画等主题元素,通过“阅读夜市”引导读者沉浸式体验“文字+影像”的双重魅力,探索立体式阅读推广新模式,搭建多种形式阅读体验平台。
六是组织全市性阅读推广活动。全市公共图书馆常态化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年均开展公益性讲座、展览、培训、读书沙龙、电影展播、少儿活动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超4500场次。全市公共图书馆联动举办“快乐绘本秀——家庭阅读推广大赛”,鼓励幼儿家庭将绘本故事进行创意性改编后搬上舞台演绎,形成了家长引导、专家指导、亲子参与的绘本教育模式。
七是名家新锐交流互动。每年邀请全国知名作家学者来厦开展讲座,与市民互动交流,如“2024书香鹭岛”全民阅读活动期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跃文现场分享《家山》,与市民交流“中国文化的根性和中国人的情义”。多位本土作家携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精品力作与读者互动签售。2023年,著名作家马伯庸携作品《长安的荔枝》在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城馆区、外图书城与读者开展交流。
(五)拓展公益阅读服务
一是推行错时延时开放。落实2024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实现全市23家公共文化场馆错时延时开放。充分利用社会公众正常工作时间外的午间、晚间,以及周末与节假日和寒暑假,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面向广大读者提供文献借阅、检索咨询、数字资源利用、艺术展览、培训讲座以及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免费公共文化服务。
二是做好特殊群体服务。与市残联合作,挂牌成立全省首个视障人士阅读服务基地,新建视障人士专用电子阅览区。拓展“厦图益心服务”品牌内涵,开展“让我,做你的眼”无障碍观影、助盲爱心帮学、助盲沙龙残健融合活动等。在集美新城馆区三楼报刊阅览区核心位置新增“夕阳红专区”,专门配置大字版图书及老年读者专用阅览椅和阅报专用座位,持续打造“厦图 • 绘读课堂”“阅绘999”“故事妈妈”等少儿活动品牌活动。厦门市图书馆获批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二批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驿站。
三是建立图书流通点。与厦门市第一看守所开展共建,建立图书流通点。将图书送进看守所,保障被监管人员的阅读权益,丰富在押人员精神文化生活。与市总工会牵手,将职工书屋建设纳入全市公共文化建设体系,启动图书通借通还等配套服务。
四是推出汽车图书馆服务。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延伸,主要为远离中心馆或分馆服务辐射、较偏远地区、文化资源较薄弱的读者提供书刊借还及阅读引导等服务。厦门市图书馆汽车图书馆定时定期前往较偏远社区、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为留守儿童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服务。在每年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均为流动儿童提供“上门”服务,在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开展“绘读小课堂”服务。厦门市少儿图书馆通过汽车图书馆、开办社区电脑联网分馆、学校分馆流通站、集体用户等多种形式把各种服务辐射到各区,常年为分布于岛内外交通不便的集体外借用户、分馆流通站、社区联网分馆配送图书。
五是推出“城市流动儿童阅读推广项目”。厦门市图书馆联合民间公益组织和读书会,在多个城中村图书馆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城市流动儿童阅读推广公益项目,推动流动儿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每周组织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每年面向全市流动儿童开展阅读分享大赛,锻炼孩子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2018起,连续多年举办“同在一片蓝天下”阅读分享大赛决赛。在寒暑假开办“兴趣课堂”,丰富流动儿童的假期生活,促进他们与城市儿童间的相互理解与融入。在“4·23”世界读书日“全城共读”系列活动中,城中村图书馆作为固定的共读点开展专场活动。
六是共建公益读书机构。全市现有18家公益图书馆,由各类公益基金、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个人等发起成立。如湖里区鸟巢阅读文化推广中心为城中村孩子提供阅读与活动空间、兴趣发展与能力建设,先后在湖里高殿、安兜、海沧新垵等城中村内发起相关机构和爱心人士共建公益图书馆,定时举办读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2024书香鹭岛”全民阅读活动期间,新厦门人图书馆、闽南吟社等公益组织开展“诗意鹭岛”全民诵读活动,历时4个月海选培训,为城中村青少年搭建了展示舞台。厦门市盲人协会萤火虫读书会成立于2020年,秉持“真诚、友爱、学习、进步”理念,致力于盲人阅读推广及文化活动开展。
(六)注重服务成效评估
一是开展满意度调查。全市公共图书馆能够秉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悉心听取读者声音,耐心解答读者诉求,不断提升服务效能。每年开展“读者满意度”调查,读者满意率均在99%以上。
二是开展课题研究。为进一步推动厦门市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2025年厦门市图书馆牵头开展“厦门市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贡献力研究”课题研究。课题组历时近5个月,利用“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贡献力指标框架”模型,采用线下拦截访问形式获取第一手信息。结合数据统计,课题组对厦门市公共图书馆读者阅读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统计与分析,对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客观、真实的描述分析,直观呈现读者群体的阅读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推动计划
目前,我市在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新阅读形式推广较少、公共图书馆设施设备需要进一步维护更新等问题。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与银行、企业、学校、社区的社会化合作,建设集阅读、学习、交流、研究和休闲一体化的新型阅读空间。推动延伸服务,开辟分馆、流通点、汽车图书馆巡回服务点等,送服务下基层、下社区、下农村。改进数字化新技术,升级“飞鸽传书”服务并推广至各区馆,实现跨馆协同服务。培养阅读人才,邀请知名作家、学者参与全民阅读活动,提升阅读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7月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