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22-13-01-2025-020
  • 备注/文号:厦文旅答复函〔2025〕149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
  • 成文日期:2025-07-08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3048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08

民盟界别活动小组:

  《着眼于“主客共创”,构筑地方传统文艺精品热点IP》的提案(第20253061号)由我单位办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长期以来,厦门市积极推动打造文艺精品,推动我市舞台艺术繁荣发展。对于提案中“着眼于‘主客共创’,构筑地方传统文艺精品热点IP”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业务处室梳理总结近年来我市推动原创文艺精品,尤其是地方传统文艺精品创作工作的成效,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方向。

  二、措施与成效

  (一)强化文艺规划顶层设计。设立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全市舞台艺术的指导提升,引导国有文艺院团创作生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艺术佳作,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艺委会牵头我市国有文艺院团制定了2023—2025年艺术创作三年规划,并草拟2026—2028年三年规划,规划立足闽南特色、华侨精神、海洋文化,参考郑成功、陈嘉庚、胡友义等厦门地方标志性人物,推动创排一批讲好“厦门故事”的精品剧目。同时,规划注重对精品剧目市场化的引导,各国有文艺院团立足相关艺术品种特色规划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如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积极调研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国风沉浸式幻境秀《新刘海砍樵》等项目,并初步与该2个项目出品方一台好戏极致演艺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联络,拟选取“哪吒”这一耳熟能详的故事,打造具有强互动性的“主客共创”型剧目,进一步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闽南特色精品剧目IP。

  (二)精心创排精品舞台剧目。厦门长期深耕文艺精品创作工作,坚持把提高作品质量作为舞台艺术创作的生命线,形成艺术精品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厦门市国有文艺院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闽南文化特色,围绕时代主旋律,用精品佳作讲好“厦门故事”,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国家级荣誉。近年来,国有文艺院团持续发力,歌仔戏《侨批》荣获第十六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舞蹈《春会来》荣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大奖,实现福建省历史突破;舞剧《花儿与海》获评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歌剧《郑成功》入选2024-2025年度“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21年,厦门市设立厦门文艺发展专项资金,对厦门市文化企事业单位及定向为厦门创作的市外文艺单位创作的优秀舞台作品进行资助,不断孵化展现闽南地方传统文化的文艺精品,专项资金设立至今已资助46个剧(节)目,其中不乏热点作品,如由厦门闽南大戏院管理有限公司申报的舞台剧《遗失的24个白键》汇集了香港知名音乐人鲍比达及台湾“镜文学”签约作家许弘蔚等知名艺术家担任主创,充分展现了厦门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人文风貌,该剧自首演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于2023—2024年开展2轮全国巡演,并于2025年1月赴台湾开展商业演出,深受岛内观众好评。2023年,设立厦门市国有文艺院团创排专项资金,并完善创作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邀请业界专家来厦开展专项经费分配评审,择优分配扶持资金,进一步激发了国有文艺院团创作内生动力。

  (三)强力推动打造剧目热点IP。随着近年来本土音乐剧市场的飞速发展,音乐剧已成为专业剧场演出中最受市场欢迎的类型。2023年,厦门市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取得热烈反响。同年,我市结合这一舞台艺术形式,全力打造弘扬华侨精神和鼓浪屿音乐文化的音乐剧《鼓浪之声》,开创了“艺术院团+商业院线+学术机构”的联合创制模式,由厦门歌舞剧院、保利院线及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联合创排,为探索市场化与主旋律结合提供了新范式。剧目融合了“送王船”等闽南特色非遗文化及闽南语等内容,并在创作演出过程中,开展观众探班、歌词共创、文创周边设计征集等互动体验活动,积极吸收观众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剧目创作,创新观众共创的文艺精品IP培育模式。剧场外,观众通过“小红书”分享观演体验,参加集章活动,在纪念册上盖上剧目专属印章,将观剧记忆转化为可触摸、可珍藏的文化印记。该剧已于2025年5月在厦门首演,至今共开展17场演出,票房突破厦门原创精品剧目历史记录,网络热度居高不下,实现了从线下剧场到线上社交平台的全方位破圈共振。

  (四)深入推动演艺旅游融合。近年来,厦门积极推动演艺旅游深度融合,在鼓浪屿、中山路、环岛路等地标嵌入海边音乐会、年代秀等文艺精品演出,推动艺术走进传统地标景点。2025年春节,在中山路开展“幸福开厦门 成功在身边”2025厦门新春文旅大集,为市民游客献上了一场集文旅推介、幸福年代秀、街头快闪、互动展销的文旅盛宴,一批优秀演员走上中山路街头,演绎经典年代主题歌曲,为市民游客带来行进式互动式年代歌舞顶级大秀,还有“福禄寿”三星接福迎春、方特“熊出没”IP人偶及《车鼓弄》《拍胸舞》《五祖雄风》等闽南非遗节目轮番登场。元宵节期间,2025厦门元宵旅游嘉年华大联欢在厦门园林博览苑举办,众多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惊艳亮相,厦门国有文艺院团、民间文艺团体与灵玲马戏团、方特等文化企业联合呈现精彩表演,让市民游客感受厦门“以中国优秀闽南传统文化为底色,中西文化交融合璧”的独特文化特色与多元魅力。据不完全统计,25.5万人到达元宵旅游嘉年华主会场参加活动,刷新园博苑接待纪录,网络观看量超过5.6亿人次。

  (五)着力打造文旅融合演艺项目。厦门现有老院子民宿文化风情园、方特梦幻王国、灵玲马戏城等景区,均设置了不同类型的旅游演艺项目,如老院子景区设置了《闽南传奇》演艺项目,首创水陆空360度全方位演出和观看方式,将实景搬进室内,充分打造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2022年,我市推出中国首部以华侨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全沉浸式互动演出《厦门喜事》,该演出由厦门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演出以“南洋华侨归国”为历史背景,通过8个主要人物和8条故事线展现华侨的家国情怀与厦门侨乡文化,首创“海陆一体、船岸合一”模式,观众可在实景剧场中穿梭互动,体验闽南文化与南洋风情的融合,实现演艺场景共创,后于2025年焕新推出全国首个沉浸式海陆双剧场版本。2025年,象屿集团历经三年打造的“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正式营业,该项目是全国首个以闽南文化为基础,集博物馆式沉浸演艺、闽南沉浸式主题街区、梦幻海洋广场、潮流夜经济区于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以海洋文明、闽南文化、厦门故事为核心,融入83项闽南非遗、30场演艺,在三大演区、八大街区呈现不同时空的人文、建筑、景观、业态、演艺、美食等场景,以可触摸、可交互、可共情的沉浸式体验打造“全球闽南文化之窗”。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立足闽南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打造舞台艺术精品,构筑文艺精品IP,推动厦门文艺繁荣发展。

  (一)着力打造厦门文艺IP舞台精品项目。强化培育文艺IP特色规划,汲取闽南文化资源,着眼地方文艺IP生态化培育,遴选适合“主客共创”的剧目,讲好“厦门故事”。进一步推动创排和打磨提升音乐剧《鼓浪之声》,推动全国巡演并力争赴海外巡演,打造厦门音乐剧热点IP,弘扬华侨文化和鼓浪屿音乐文化;着力打造驻场版《文姬归汉》及《礼乐千秋》,前者以“胡笳十八拍”的故事讲述了汉家儿女的爱国情怀,后者以《韩熙载夜宴图》为舞美设计基础,驻场版实现千年古乐与传世名作和名画的结合,精准契合时下最受年轻一代追捧的“新国潮”风格。创排完成后,推动该剧驻场中山南音阁开展商演,并做好营销推广,推动出彩出圈;深耕民族英雄郑成功故事,精心创排歌剧《郑成功》,力争参与在厦门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歌剧节,推动将该剧打造成“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

  (二)扎实推进青年文艺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推动打造厦门知名演员IP,一是制定青年演员艺术水平提升计划,以艺校与小白鹭“校团合一”模式为基础,积极推动与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结对,选派我市院团优秀艺术创作人员到艺术院校进修,提升学历和艺术水平,尤其是要重点培养编剧、导演、舞美、灯光、作曲等紧缺型人才。二是打造青年艺术家原创作品孵化平台,遴选青年艺术家组成创作团队开发中小型剧目、“小剧场戏剧”、文旅沉浸式演艺等新型剧目,提供委约创作、联合制作、出品制作等不同形式支持,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土壤,培养青年文艺领军人才,同时构建更加多元的文艺环境。三是制定青年演员“造星计划”,积极对接演艺资源,挑选我市国有院团德艺双馨的优秀青年演员,为其量身创排节目,助力其参与《舞蹈风暴》《戏剧新生活》《声入人心》等知名度较高的专业综艺节目,打造青年艺术家个人品牌,带动提升国有文艺院团知名度。

  (三)精心策划“主客共创”演艺精品IP。引导各文艺院团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剧目创作和演出策略,借鉴越剧《新龙门客栈》、舞剧《红楼梦》等爆款剧目创作经验,加强对主力观众群的优质产品供给,打造“主客共创”的精品IP,持续推动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与“一出好戏”公司合作,打造“哪吒”主题丰富多元的沉浸式体验戏剧,充分发挥文化大IP、优秀演员及歌仔戏戏曲魅力,复刻越剧《新龙门客栈》的成功经验。 推动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及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立足闽南戏曲艺术中心黑匣子剧场、小白鹭立足金荣剧场探索打造富有实验性质和艺术种类特点的互动式小剧场,打造精品驻场小剧场高甲戏《椅子》、小剧场版歌仔戏《荷塘蛙声》,以沉浸式的观演体验,打破观众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增加多个互动环节,使观众成为剧情参与者,进一步提升作品吸引力。

  (四)深入开发演艺文旅场景新空间。持续推进打造各相关景区景点旅游演艺精品,推动打造“屿见闽南·时光环境”二、三期建设。推动南乐团结合中山南音阁改造工程打造南音文化体验中心,建设一个集沉浸式演出体验、历史文物展示、声音艺术探索与海内外南音协同创新发展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文化空间,将其打造成一个城市文旅地标,成为厦门文化旅游新亮点。同时,统筹文旅资源,开发主客共创文旅融合路线,围绕我市剧院场所,设计发布旅游演艺特色路线,综合游客游览发现与反馈,持续共创式优化演艺文旅场景和新空间。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7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