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22-13-01-2025-016
- 备注/文号:厦文旅答复函〔2025〕137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
- 成文日期:2025-06-27
厦门市社科联:
《保护厦门历史街巷文化景观的对策建议》(第20253034号)收悉,现将市文旅局主办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厦门历史街巷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针对厦门市社科联提出的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市文旅局非常赞同,认真研究并将积极配合推进相关工作,进一步强化多部门协作,推动历史街巷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现将有关工作情况函复如下:
二、措施与成效
我市在历史街巷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系统性措施,这些措施在规划编制、政策保障、数字化应用、修缮活化、环境整治及文化挖掘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工作如下:
(一)加强规划引领,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市资源规划局牵头编制《厦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4-2035年)》,系统保护鼓浪屿、中山路、集美学村等重点历史街区的街巷格局,建立分级管控机制。各区也因地制宜推进保护工作:思明区落实《厦门经济特区历史风貌保护条例》,完成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保护体系。集美区通过《厦门市集美学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推进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海沧区从2022年开始陆续编制《海沧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项规划》、《海沧区历史文化遗产集中保护用地选址与总平规划》,对全区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摸底,统筹谋划历史街巷保护利用工作。同安区根据《同安古城保护及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对历史城区内的街巷实施3级分类保护制度。
(二)推进数字赋能,创新保护展示方式
自2020年起,我市系统开展数字化采集工作,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对历史建筑及其周边街巷空间进行一体化数据采集,真实记录建筑与街巷的空间肌理关系,为整体性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以科技手段赋能历史街巷的保护与传承。在数字街区建设方面,思明区打造中山路“元宇宙数字街区”和鼓浪屿元宇宙项目,通过AR/VR技术增强游客互动体验。同步建设城记·中山路文化综合体和侨批文化博物馆,拓展历史文化展示空间。在数字化保护方面,湖里区开发三维数据管理系统,打造数字+文旅服务平台。完成对辖区部分优秀文物建筑的高精度测绘和模型数据库建设,以多媒体形式展示辖区文物建筑资源。目前已在“五缘记忆”小程序中实现周文学宅等重点文物建筑的线上参观。此外在湖里区文旅中心开设数字非遗互动展示厅,免费向公众开放。集美区借助无人机、RTK等设备对街道辖区涉侨历史文物进行航拍、测绘,建立“一处一档”的文物数据库,保护侨乡风貌。
(三)加强修缮保护,推进活化利用
历史街巷的修缮保护结合“修旧如旧”与创新功能的植入,既保存历史建筑的物质载体,又赋予其当代使用价值,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思明区在中山路引入侨批文化博物馆和开心麻花剧场,实现历史风貌保护与现代功能的融合。集美区修缮爱国华侨陈文确、陈六使故居,将其改造为“陈文确陈六使陈列馆”,并开设全国首家华侨文化主题的“嘉庚邮局”。海沧区在2020-2025年间分两轮完成60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工作。翔安区对包括大嶝金门县政府旧址侨房、城隍庙、蒋才裕先生故居、柯朝阳先生故居等在内的历史建筑进行系统修复,打造侨史馆,展示侨胞爱国爱乡、敢于拼搏的先进事迹。同安区配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完成区内4栋历史建筑的测绘建档工作,其中莲花镇门口田31号已初步完成测绘建档外业工作。
(四)深化环境整治,延续城市风貌
历史街巷环境整治是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区因地制宜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系统改善历史街巷的环境品质。其中,思明区通过优化调整同文顶、盐溪街片区的绿化,缓解街巷空间压抑感;并开展对中山路片区市政道路的提升改造,完善片区交通系统,提升了街区景观的品质。集美区针对华侨建筑集中的集美大社,严格管控民房翻改建高度,深入开展违法建设整治工作。海沧区结合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综合整治9个城中村老街巷的道路和市政环境。翔安区深挖澳头侨乡文化,建设海防文化馆和侨史馆,系统呈现了地方文化特色。
(五)挖掘文化内涵,传承街巷记忆
历史街巷整体保护对城市文化生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各区积极开展系统性保护工作,并加强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通过举办展览、展演、讲座、文化节庆活动等形式,提高公众对历史街巷文化景观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其中,思明区组织地方艺人和文史专家举办答嘴鼓表演、文化讲座等活动,挖掘社区历史文脉,编著《嘉禾里二十二都之塔头记忆》等书籍。湖里区邀请地方志专家,收集整理辖区非遗与文物建筑资料,挖掘名人轶事和老街巷的乡愁记忆,在“五缘记忆”小程序上关联呈现。集美区提炼传统街巷地名文化要素,建立导览标识系统,呈现街巷背后的历史故事,并举办龙舟赛及配套活动,打造大社文创旅游街区。海沧区组织调查组深入马銮湾片区以及芸美、鼎美、后柯等村庄,挖掘在地历史沿革、名人乡贤、文物古迹等文字和图片资料。翔安区支持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园,在宋江阵民俗文化广场和闽台宋江阵博物馆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周边资源,构成翔安传统文化教育园区。
三、今后推动计划
尽管取得了诸多成效,厦门市在历史街巷保护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区域数字化水平不足、街巷空间局促、公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下一步,市区联动,持续深化历史文化保护与资源数据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全面提升历史街巷保护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推动历史文脉与现代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厦门特色的历史街巷文化空间保护新模式。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5年6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