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XM00122-04-01-2021-002
  • 备注/文号:厦文旅〔2021〕108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
  • 成文日期:2021-03-29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4-19
 

 

 

各区文旅局、直属各单位:

    现将《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329

(此件主动公开)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部署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作出新贡献、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一)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和“深化大学习,提振精气神”专项活动成效,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政治机关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扎实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作用,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完善学习贯彻工作长效机制,持续营造党组带头学和各级紧跟学的生动局面。

(二)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以及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将其中蕴含的思路和要求转化成厦门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方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建设国际旅游会展中心,提升“海上花园·诗意厦门”城市品牌国际影响力。

(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这一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在立足新发展阶段中找准定位,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固强补弱,在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担当作为,扎实推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扎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

(一)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抓好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的《沉沉的厝里情》《父辈的歌》《安岐随想》等3部剧目复排创作、打磨提升和展演工作。组织开展“颂歌献给党——厦门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精品剧目展演”活动,选取我市各专业文艺院团创排的优秀传统剧目和近年来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优秀剧目,在全市岛内外主要剧场开展30场优秀精品剧目展演活动。结合建党100周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完成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展陈提升项目,指导市博物馆举办建党100周年主题展览。

(二)聚焦改革创新。围绕市委“创新发展年”和全市文化强市大会工作部署,坚持系统观念,重点抓好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机制改革、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和文旅行业“放管服”改革等3项改革任务,创新推动智能视听产业发展、建设厦门AR文旅之城、构建数字版权保护和服务体系、提升重要文旅品牌活动、实施信用分级分类市场监管等5项创新举措。

(三)聚焦“十四五”规划编制。重点对照文旅部编制的“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及公共文化服务等专项规划,主动融入国家和我省“十四五”文旅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结合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发展战略(2020-2035)》明确的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战略定位、核心功能、战略路径和重点任务,编制完成我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公共文化设施规划(2020-2035)。

(四)聚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产业发展。慎终如始落细落实文旅行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防控措施,严格规范定点酒店闭环管理,科学控制景区和图书馆、剧院等公共文旅场所接待规模,认真执行大型文旅活动监管和文旅行业重点人员“应检尽检”。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出台支持旅行社转型升级和限上住宿业加快复苏增长的特殊扶持政策,用心用情服务文旅企业创新发展。

(五)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推进“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加强文化和旅游活动内容审查和在线监管。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加强文物日常巡查和行政执法工作,抓紧抓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平安建设、禁毒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守意识形态、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和文物安全四条底线,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础。

三、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一)推动精品创作生产。围绕建党百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重大题材推动现实题材精品剧目创作。推动创排高甲戏《回甘》、歌仔戏《海边风》、南音音乐会《白鹭赋》等新剧目,继续打磨提升歌仔戏《侨批》、舞蹈诗《厦门故事》等精品剧目。落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组织市属文艺院团深入基层开展400场文化惠民演出。

(二)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积极筹备2021年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以闽南文化为桥梁,丰富活动载体内容,开展戏剧和音乐展演、民族歌舞、艺术研习营、学术研讨会、非遗展览和旅游推介会等系列活动不少于20场,推动两岸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民众心灵契合。

(三)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联合举办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开展文艺晚会、艺术精品展演、文创集市、艺术藏品展、音乐嘉年华、青年文化论坛、“青年读城”系列活动、青年周国际管乐节及线上系列活动等不少于20场,营造中外青年大联欢、唱响中国新时代的喜庆气氛,提升厦门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打造文化新地标。加快实施《提升厦门城市文化品位三年行动方案》,建成投用闽南戏曲艺术中心项目,推动在环东海域丙洲片区建设厦门市美术馆,在马銮湾片区建设闽南文化博物馆(闽南文化集中展示中心),在胡里山炮台片区建设厦门中国海防博物馆等标志性特色公共文化设施项目。

(二)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激发文化惠民工程新活力。制定实施《厦门市关于发展街头文化丰富文化供给总体方案》,丰富文化供给,在全市设立12个街头文化活动点位,全年演出不少于150场次,举办一次街头艺人擂台赛,培育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文化活动品牌,打造一批有温度的街头特色人文艺术景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三)扩大文化服务对象覆盖面。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供给,增强文化服务的丰富性和普惠面,提高市民参与度和公共文化场馆利用率。关注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重点针对低收入群体、外来务工群体、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定期举办公益讲坛、技能培训等活动。开发远程数字服务功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完善提升市、区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加快推进区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深化公共文化馆、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机构阵地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盘活乡村文化资源。

(五)提升品牌文化活动影响力。举办“双歌赛原创闽南语金曲15年回顾活动”,扩大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歌手大赛品牌影响面。继续办好中国(厦门)漆画双年展及厦门(全国)工笔画双年展、厦门市南音比赛,为群众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供给。结合“三下乡”“文化四进”“美术大篷车”“春雨工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行动,组织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五、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

(一)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健全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推荐项目参评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力争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个以上;推荐申报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力争新增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人以上;制定实施《厦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相关配套政策,加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继续办好“非遗大课堂”“一区一节”等品牌活动,指导和支持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及代表性传承人持续开展非遗和闽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以“送王船”项目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新起点,扎实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传统工艺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与马来西亚等“海丝”沿线国家的共享非遗、跨境保护交流合作。

(二)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全力做好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我市“六个一批”等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完成80个全市历史文化遗产集中修缮保护项目。加强重点项目修缮,着力推进厦门所城墙、破狱斗争旧址、胡里山炮台防波堤等文保工程。完成金砖厦门会晤专题陈列展览项目。坚守文物安全底线,落实文物安全经常性检查、“双随机”检查和专项督查机制。加大文物安全技防投入,扩大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监控平台监控文物数量,开发设计文物保护微信小程序,建立全市文物保护志愿者联盟。

(三)推动博物馆提质增效。推动博物馆运行进一步规范,引进、自创优质展览,提升服务水平。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举办厦门文博IP应用大赛,组织优秀参赛作品展和高峰论坛。加强非国有博物馆扶持,争取推动出台《厦门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

六、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重要会议精神和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对标对表“高品位打造国际滨海花园旅游城市”目标要求和建设国际旅游会展中心核心功能,突出“海上花园·诗意厦门”城市定位,持续优化全域旅游布局、资源配置、业态结构和旅游环境,重点打造鼓浪屿等八大国际性旅游核心吸引物;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策划生成一批“互联网+旅游”智慧景区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完善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推进预约、错峰、限量常态化,提升智能化旅游服务管理效能。完善和升级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完成新改建18座旅游厕所,积极推动我市4A级以上景区配置第三卫生间。

(二)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效。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抓招商促发展工作部署,按照“招商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工作要求,突出招大引强,着力做优增量、提升存量、做大总量,力争2021年策划在谈30个项目、签约20个项目、开工运营1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突破200亿元。在拓宽招商渠道上求突破,充分利用厦大百年校庆全球校友招商大会以及“九八”投洽会、金鸡电影节、文博会、旅博会等重要展会平台借力开展系列招商活动;主动对接在厦落地的中金文化、华盖安鹭等头部文化基金,发挥“基金+项目”联动作用,拓展以商引商、中介招商、基金招商等新渠道。在持续招大引强上求突破,围绕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加大产业研究和趋势研判,及时制定和动态更新我市文旅产业招商地图和招商手册,梳理编制文旅投资机会清单和场景应用清单,优化完善产业发展路线图和重点招商项目库,紧盯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国旅游集团20强等龙头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开展精准招商。

(三)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全力冲刺植物园创建5A级旅游景区,推动鼓浪屿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思明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海沧区创建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市、区),湖里区创建五缘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围绕厦门四季生活之旅,以厦门生活为旅游核心吸引物,打造100个全年常红打卡点,形成春季休闲生活之旅”“夏季滨海生活之旅”“秋冬人文生活之旅”“冬季温馨生活之旅100条主题旅游线路。指导文旅企业按照四季主题,在高精住宿、健身康体、婚庆旅拍、影视旅游、亲子研学、特色乡村旅游、自驾旅游、夜间旅游等重点领域,创新设计爆款产品系列。持续优化与阿里等平台开展厦门文旅消费季,支持中国光大银行等机构继续举办光大魅力厦门旅游节等活动,指导相关平台及文旅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满足大众旅游特色化、多层次需求。

(四)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厦门四季生活之旅主题,依托文化和旅游部福建培训基地(厦门)全国金牌导游资源,推动成立常设厦门的金牌导游联盟,开展金牌导游光耀厦门宣传推广活动。提前谋划疫后境外旅游市场营销推广工作,融合金砖国家创新基地建设、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机制等开展国际旅游推广。举办在华外国人走进厦门精准宣传推广活动,成立厦门旅游推广国际志愿者风尚联盟。提升厦门四季生活之旅新媒体宣推实效,继续发挥山海闽西南旅游形象店(台北、高雄)的窗口作用。举办海峡旅游博览会、2021中国厦门中秋旅游嘉年华、海峡两岸文博会、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等文旅品牌活动。借节促销,结合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盛典系列活动,开展影视旅游宣传推广。积极谋划邮轮旅游复苏发展相关工作,加强邮轮旅游宣传营销推广。

七、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组织实施提升产业能级行动、培育品牌业态行动、激活消费市场行动和优化消费环境行动,细化落实23项创建任务,创新文旅消费场景和消费模式,培育“集群化、主题化、IP化”消费业态,升级“国际化、多元化、品牌化”消费供给,营造“智慧化、法治化、便利化”消费环境,加快构建国内文旅市场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文旅市场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规模持续稳定增长。

(二)打造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培育“夜游、夜娱、夜秀、夜购”等夜间旅游消费,做优推广集美“1+4”夜游专区和“景区+酒店+演艺”夜游模式,推动中山路等知名商圈创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策划精品夜游,举办夜间主题文旅活动,提升鹭江夜游等海上夜游项目;推动闽南大戏院、嘉庚剧院积极引进优秀精品剧目,全年开展不少于180场商业演出;发展常态化的高甲戏、歌仔戏、南音、民间舞等具有浓郁闽南风情的小剧场夜间演出,引进开心麻花驻场演出项目,提质升级灵玲马戏、闽南传奇、科探奇妙夜等常态化旅游演艺节目,丰富我市夜间文化生活,更好满足市民游客多元化夜间文旅消费需求。

八、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守正创新

(一)突出主题主线宣传。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线,营造共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结合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等重大主题,指导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深化“头条”建设和“首页首屏首条”建设,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栏目下开设子栏目,精心做好主题主线宣传。打造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品牌栏目提升工程,积极指导播出机构推进优秀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栏目建设,提升公益类节目制播水平,增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传播能力,积极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强化行业监管服务。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管工作的根本遵循,围绕“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主线,统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做好宣传报道。积极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宣传阵地建设,电台、电视台和融媒体中心开设对农宣传节目栏目,指导创作农村题材的纪录片、广播剧等文艺作品,发挥“村村响”广播通俗易懂和便捷灵活的宣传作用。贴紧“安全播出”和“安全生产”两个主题,加强敏感节点和重要保障期的组织指导,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管理,网上网下一个标准、一体管理,杜绝虚假违法广告,确保正确的内容导向和良好的播出秩序。

(三)加快园区建设运营。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复设立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为新起点,按照“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产业政策+产业基金”模式,发挥基地引领、带动示范作用。围绕智能视听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抓好“办好一场高端会议、建设一所培训基地、打造一个区域中心、落实一项政策权限、健全一套运作机制”,加快推动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节促产,办好首届中国电视剧大会、海峡影视季、短视频大会、影视基地峰会等活动。

(四)加快建设智慧广电。继续推进“村村响”数字化改造,争取2021年底全市有100个村(居)实现数字化广播。将“乡村广播室”纳入2021年底文旅部门市对区“乡村振兴”考核项目。加快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按照2023年建成的总体目标,力争2021年上半年完成我市应急广播体系项目建议书(市级)和实施方案,为全面实施我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五)全力打造“厦门出品”。充分发挥厦门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方面的优势,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的要求,深入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积极探索“小大正”精品内容征集、评审、奖励扶优举措,加大重大现实题材、重大革命题材、重大历史题材规划,推动制作一批富有民族气魄、时代精神、福建元素和厦门特点的精品力作。着力推进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的精品原创生产,重点做好电视剧《山海情》《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发行和播映,跟进服务《你好,110》《星火耀天明》《开端》等电视剧或网络剧项目,推动《鹭岛春潮》(暂定名)等一批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纪录片、广播剧、动画片的报审备案及拍摄制作,努力打造“厦门出品”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优秀作品,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优势。

九、加强新闻出版阵地管理

(一)持续办好各类活动。打造书香鹭岛,与书同行地铁专列,举办“2021书香鹭岛活动月,持续营造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良好氛围。举办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创新办展模式,精心策划举办业界对接交流和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深化对台出版交流。制定惠企政策,完成《厦门市民营实体书店发展办法》修订工作,组织指导印刷发行企业开展各类评比活动。

(二)加大出版行业监管力度。在常态化的日常审读工作基础上,加大对报纸、期刊、侨刊乡讯、连续性内部资料事后审读的监管力度。对全市新设立的印刷企业和列入重点监管的单位进行专题法规培训,开展新闻出版单位年度核验工作。计划编印《厦门报刊审读》18期,举办一期全市连续性内部资料编印业务培训班。

(三)扎实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建立健全扫黄打非督察员、信息员、网格员、志愿者和网上巡查员等工作机制。做好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充分发挥进基层示范点引领带动作用,推选第五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重点做好扫黄打非工作举报奖励办法的宣传,加强案件查办力度,以查办案件为抓手,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活动和三假行为。

十、提升版权保护管理服务

(一)强化制度约束。认真贯彻实施《厦门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夯实版权法治基础。健全著作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司法协同机制和知识产权仲裁机制,为著作权人提供更多元的纠纷化解途径。组织企业共同应对版权侵权风险,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版权保护,进一步实现版权领域的大保护、快保护和严保护。倡导版权文化,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开展版权普法讲座、电影版权保护、版权“四进”宣传服务、公益广告投放等宣传服务活动19项,提升社会公众版权保护意识,构建版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二)强化版权服务。深入开展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建设,提升版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版权重点企业再创新再提升,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助推优势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国家海峡版权交易中心等版权服务机构,健全版权登记、维权、展示、交易、服务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版权中介机构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版权服务体系。进一步挖掘优秀版权资源,扩大登记作品的类别和范围。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支持版权服务机构开展免费版权登记,确保我市作品版权自愿登记数量位于全省前列。

(三)强化版权治理。结合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知识产权评价指标要求,强化版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加强对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版权保护和服务支持,不断提升版权营商环境改革精准度和市场主体获得感。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确保各项考评指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强化互联网版权领域主动监管,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1”专项行动,加大查处版权大案要案的力度,全年办理侵权盗版案件不少于5件。

(四)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市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做好正版软件资金保障、源头采购、资产管理和宣传培训。分步推进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和本行业、本系统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分类推进能源、医疗、教育、道路交通、新闻出版等特定行业和重点领域软件正版化工作。健全软件正版化长效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对全市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开展集中检查和专项督查。

十一、提升市场监管治理能力

(一)创新监管手段。推进信用+监管,加强文化和旅游信用一网一库一平台建设,探索市场主体分级分类监管,推动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和结果运用,落实文化和旅游市场黑名单制度,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完善互联网+监管,优化鹰眼在线检索排查程序,持续开展网络不合理低价游产品监测,拓展不合理低价游治理手段。升级厦门旅游车辆监管平台,完善电子围栏等监管功能,提升旅游包车智能监管水平。建设厦门旅游车辆网约平台,探索建立司机+导游服务机制,挤压非法一日游生存空间。进一步健全完善多部门跨区域联动协作的“345”文化和旅游市场联管共治工作机制,增强治理合力。聚集文化和旅游市场突出问题,持续开展部门间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提升。

(二)加强规范引领。组织开展平安文化市场创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级评定和放心网吧评选、游戏游艺设备电子标识管理,提升文化经营场所服务水平。推动开展旅行社等级评定,完善旅行社服务评价体系,促进旅行社服务品质提升。探索开展导游星级评价,对接全国旅游监管服务信息系统,引入游客评价,促进导游规范执业。以服务技能大赛为抓手,打造具有厦门特色的岗位标兵,提升行业服务质量。

(三)强化服务指导。鼓励旅行社和演出经纪公司利用好用足已出台的奖励扶持政策,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和商业演出活动。引导星级饭店特色化、品质化发展,推动星级饭店提质增效,实现全市限额以上住宿业年营业额同比增长15%以上。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支持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开发电子竞技、商务培训、拓展训练等新业务、新服务,鼓励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引导入公共文化服务等新功能,推动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转型升级。鼓励旅行社依托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升级转型、创新发展,加强资源整合,拓展线上线下经营模式,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十二、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一)落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落实省委“五抓五看”“八个坚定不移”具体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履责意识和履责能力,通过党课教育、辅导讲座、检查指导、蹲点调研等方式,着力解决“不知责、不会管、抓不严”等重点问题。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引领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同党章党规和责任清单对标对表,示范带动全体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遵规守制意识,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和制度执行刚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落地见效。

(二)建强做实基层党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采取组织选派基层党支部书记参加上级培训和开展自主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党建各项活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述职述廉和评议考核工作,推动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落实“一岗双责”。

(三)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八个纳入”、《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四个纳入”和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和考核制度,将意识形态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健全完善突发敏感事件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工作机制,建立逐级约谈机制,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导向管理,逐级逐项压实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以及省纪委和市纪委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党风廉政和纪律作风建设常态化,健全完善议事决策、选人用人、管党治党、政府采购、内部管理等方面制度规定。严格按照市委主体责任检查要求和局党组整改方案部署安排,压紧压实整改责任,抓好督促、指导、评估、复查等重要环节,确保反馈问题逐个销号、清仓见底。

(五)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强化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的担当,树立实干实绩用人导向,打造“狼性”干部队伍,思想“再补钙”、能力“再充电”、工作“再加油”,努力成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深化大学习、提振精气神”专项活动常态化。

(六)大力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动依法行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法治服务保障能力。积极谋划“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法治学习,提高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健全完善国家安全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国家安全责任制。

(七)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政策引导和引进相结合,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基层业务骨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艺创作实践、理论研究和交流深造,努力创造条件培养一批文旅拔尖人才,计划2021年培养并新增群文、艺术、文博以及图书类高级专业人才10名、中级专业人才40名。紧贴文旅产业需求,加大行业急需人才、行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

(八)持续提升创建水平。充分利用文明城市、文明单位两个创建平台,围绕新一轮创建工作,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和活动形式,拓展创建内涵和外延,以创建促提升,以提升促发展,加快推进局系统创建水平上新台阶,力争1-3个文明单位成为上一级文明单位培育对象。

(九)扎实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发挥局“五老”志愿者队伍特色,开展1-2项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活动。汇编出版由局退休干部创作的、以歌颂党为主题的诗词合集《百年朝阳——献给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举办诗歌朗诵会活动。与厦门艺术学校结对帮扶,对经济困难学生从2021年起捐赠助学金或学习用品。组织引导老同志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贯彻落实关于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政策,利用系统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组织文史讲座、剧院观看演出、参观文博旅游景点等活动,进一步做好离休干部精准服务和特困帮扶,提升老同志离退休生活品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